计算机科学速成课 **译者** 总结

文章目的:花10分钟看我作为译者是怎么总结这个系列的。对读者的价值:得出这个系列**对你**有没有帮助,有就看,没有就不看

计算机科学速成课 **译者** 总结

预计阅读时间:10分钟~15分钟(已删除所有废话,尽可能精简)

首先,"计算机科学速成课"是什么?

是B站(哔哩哔哩)上的40集视频。点这个链接可以观看
截图如下:

这篇文章讲什么?

首先一点简单介绍:
我是"【计算机科学速成课】[40集全/精校]- Crash Course Computer Science"
的译者之一@糖醋陈皮
我参与了:翻译。校对。压制。发布。
简单说就是在所有参与翻译的人中。如果我花的时间不是排第1,起码也是前3。
("花的时间多"不是一个可吹嘘的事情,如果时间更少但以同等或更好的质量完成,当然更好)

我目前是 "CrashCourse字幕组" 的组长。
(更直白一点的说法是:只是一个QQ群的群主而已)
组里共有3位管理员。截图如下:

说这些的意义是:我是计算机系列共10名译者中花费时间较多的一位。
所以也算是给了我一些"资格"来讨论这个

这篇文章主要讲:我作为制作者,对这个系列的看法是什么。
(我的『看法』当然不是重点)
重点是:看完之后,作为读者你就能知道 这个系列大致是在讲什么
然后知道到底 对你 对你 对你 (重要的事情说3次)
有没有帮助。如果这些话题你都知道,那就是没价值,别看了。
如果都不会,那就有价值,起码看视频里的动画比看书有意思

这篇文章的区别是什么?

网上有很多 『计算机速成班』的学习笔记了,这篇和别人写的到底有什么区别?
答:
算是"另一边"的观点吧。
如果简单分成"制作者"和"观众"两类人。
"观众"写的笔记我到现在起码看到3个了(链接我没存,这里无法提供链接)
"制作者"公开聊制作这个系列的感受我目前还没看到。

这篇文章对谁有用?有什么用?

对谁有用?:还没开始看的人,或者刚看没几集。
(如果已经看完了,再来看这篇文章,价值就不大了)

有什么用?:节省时间
这个系列共40集。471分钟。471/60=7.85个小时。
不可能有人7.85个小时一直看,不暂停,不休息。
就拿1天2个小时来算好了,这已经是花了很多时间了。
7.85个小时就当做8小时好了。8/2=4。

简单说就是。
正常情况下:4天,一天2小时。
生理极限下:1天,计算方法是:7.85个小时+休息+理解+吃饭+走神刷(微博/推特/朋友圈)。约等于1天。

对于一个要花4天的东西,先投入"10分钟"看这篇文章
明白到底对自己有没有价值,再去全部看完,我觉得算是合理的做法

一些简单统计数据

这里写统计数据的目的是让你心里大概有个数。
毕竟200万浏览量和1.2万浏览量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。

『计算机科学速成课精校完成时间是 2018年5月1日(算是彻底做完)
截止至2019年4月9日(写这篇文章的时间)
观看数:25.2 万
账号粉丝数:1.4 万
根据评论和弹幕里的留言:观众还是比较认可这个系列的,起码大部分观众觉得有用。

贴几张B站后台截图(满足下好奇心)

后台首页(注意看"播放总量"等6块数据)

后台首页底部(有价值的是"粉丝数据总览"。平均每天新增40~50粉丝)

内容管理(弹幕3800,留言444,收藏2.1万,点赞3000)

观众分析(可以看最重要的几个比例)

评论(400多条)

弹幕

关于弹幕多说两句。看的时候不要开弹幕,毫无帮助,只是分心而已。
我删了很多弹幕:骂脏话的,发无意义的重复信息,发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。
如果能禁止弹幕我就禁止了,但是做不到。

正文

背景信息讲了,文章目的讲了,视频数据讲了。现在讲正文。
介绍这个系列到底是教什么的。

  1. 首先,每一集开头都会有这些时间点总结。
    除了方便观众。还有一个方面就是,有时候我翻译/校对完一集。我自己都不记得这集到底讲了什么,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总结,我也总结不出来,模模糊糊的。
    所以也是为了加强我自己的记忆。

  2. 前面10集左右:主要讲计算机早期发展历史,
    逻辑门等东西怎么组成 CPU。
    包括早期编程是怎么做的这种历史。
    第11集:讲了编程语言的发展史(历史)
    第12集:讲基本的编程概念:变量,分支,循环,函数
    第13集:算法
    第14集:数据结构
    第15集:图灵
    第16集:软件工程基本介绍:版本管理,IDE,文档,对象
    第17集:物理上如何制作集成电路
    第18集:操作系统:批处理,多任务,动态内存分配,操作系统发展史。
    第19集:存储。包括内存硬盘,物理上如何实现
    第20集:文件系统,包括后缀名,文件内容格式
    第21集:压缩
    第22集:命令行以及早期和计算机的交互方式
    第23集:屏幕的早期历史。2D图形如何绘制。
    第24集:这集就是纯历史了,"冷战和消费主义"
    第25集:个人计算机发展史,包括苹果的乔布斯和微软的盖茨
    第26集:图形界面发展史
    第27集:3D图形的各种知识
    第28,29,30集:全是讲网络。计算机网络,万维网,互联网。
    第31,32集:讲计算机安全
    第33集:各种加密
    第34集: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简单入门
    第35集:计算机视觉
    第36集:自然语言处理
    第37集:机器人
    第38集:计算机心理学
    第39集:教育
    第40集:未来

概括

就像主持人在第一集里讲的一样,这个系列不是教你具体怎么编程
所以看完之后你没法打开编辑器,然后做个网站或者做个 App 出来。

计算机的整个历史,如果除去早期一些零零散散的,算是和现代计算机搭一点边的发展,
计算机正经的发展史不够100年。

虽然不够100年说起来也没有多久。
但涉及到的话题很广,每个话题也很深:
机器人,自然语言,教育,视觉,人工智能,游戏,3D图形,安全,网络,等

所以这个系列是每个话题都讲一点点。

所以总结下,到底看完能得到什么?

一句话总结:历史逻辑门基本的编程思路

分成1,2,3,4的话就是:

  1. 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史:计算机本身,屏幕,键盘鼠标。交互用的命令行,操作系统,文件系统,存储等
  2. 底层逻辑门组成 CPU 的原理:AND, OR, XOR 等
  3. 基本的编程思路:数据结构,算法,变量,分支,循环,函数,类,面向对象编程
  4. 各个相关话题都介绍了一点:人工智能,算法,机器人,安全,网络,计算机视觉

我觉得这个系列对哪些人有用

  1. 对计算机0基础,感兴趣学习的新手(可能是高中生,也可能是大学生纯兴趣的跨专业学习)
  2. 时间充裕的计算机专业在校生

我觉得这个系列对哪些人没用

  1. 已毕业,或大四接近毕业,受过4年正规计算机本科教育的人(教学质量要过关才行,不入流的大学不算)
  2. 有2-3年工作经验的程序员。
  3. 手里有点子有设计图,急着马上学编程马上实现出来的人

看法

作为0基础入门课,这个系列还是非常赞的。讲了很多个话题,每个话题都讲了一点入门知识。
如果是急着做事情,想3个月学编程马上就业,那这个就完全没用了。

全文完,感谢阅读


跑题(非必读)

讲一点我自己的过往经历和做字幕的感受,没有什么学习价值,可以不看。
我最早的翻译是在2013年。
2013年当时我刚发现 Crash Course 系列。
官方频道只有几个系列,生物,生态,美国历史,文学(好像还有1,2个系列)

2013年翻译生物学和生态学

2013年我刚读完中专不久。毕业。
2013年4月考试(中专升大专)9月入学,4月到9月有5个月可以浪。
幸运点1:家境属于饿不死那种,家里人也没有强迫去打工,就没有去打工。

于是4月20号多考完中专升大专的考试。就马上开始翻译。
先去查到底怎么做,学会了原来是 Aegisub 翻译 + 小丸工具箱压制。
顺便一说:我做了个翻译字幕的教程 有兴趣可以去看看
幸运点2:家里人不管我做什么,不怎么唠叨

当时我的英语水平几乎是0,所以就开着谷歌翻译的标签页,不懂就查,不懂就查。
最起码有3个月那个标签页就没关过。复制粘贴复制粘贴。
讲这些的意义不是『我』多么多么刻苦多么多么牛逼。
意义是:我那么差劲都能翻译,如果你想的话,你也可以做到。
只要想做,总有办法克服困难的。
当然前提是有充足的时间,我当时一整天24小时想做什么做什么。
如果是上班的话这个就非常困难了。

当时的生活方式是睡醒了就翻译,一直弄到睡觉。然后重复了几个月。
(不要问我为什么当时那么有毅力,我也不知道)
当时在用一台配置差劲的2012年 ASUS 2G内存电脑。别提用起来多烦躁了。

翻译一集的时间:1-3天。
因为生物是专业内容,不懂就学,去查书。
不是类似老友记之类的口水翻译 hi bye 之类的简单词。
当然简单的就会快一些。难的就慢一些。
做多了速度也会有提升,因为英语更熟练了。

2013年9月份,因为不知道开学之后会发生什么,我预计是没时间的,
赶着开学之前把40集的生物学做完了。当时好像生态学12集也一起做完了。
不记得了。

  1. 优酷
    之前生物学还有我翻译的其他东西都扔优酷了。
    当时貌似是知道B站但是没当回事。

  2. 网易公开课
    因为优酷的广告,页面布局,分辨率实在是烦人。
    在微博私信了网易公开课之后就扔到公开课上去了。
    方法是 QQ 发视频文件过去。
    生物学那边上了19集之后网易那边突然说要校对。
    然后他们又不找人校对,然后就停住了。

  3. 认识了朋友
    认识了长沙的朋友一起做生态学,也有在法国读生态学的人(博士?不记得了)
    当时总共认识了3-10个人?

2014年6月,建立了 Crash Course 字幕组

额其实说白了就是新建了个QQ群。
当时是 JING-TIME 的提议要建群。如果她不提议的话,我可能2015年甚至2016年才会建群。
也没什么特别的原因,主要就是脑子里没想过这个事情。

2017~2019 翻译计算机

2017年计算机系列出来之后我是很兴奋的,因为我作为一个自学的半吊子程序员。
总之感觉自己的知识体系里面是有洞的。缺东西。

之前的生物和生态纯粹的靠着兴趣支撑的。
我已经是程序员了,现在来翻译这个,估计能学到不少东西。

所以是抱着兴趣+私心是学习这样的态度做的。
2017年出的系列,40集。当然不可能一次性全部扔出来,又不是 Netflix。
所以人家一边出,我们一边跟着翻译。

具体时间我也不可能记住,就写在 Github 那边了,截图如下:
123

当然最后翻译完是花了很多很多时间。
然而学到的东西并不多…

基本就这样吧。再写就啰嗦了。感谢阅读。